博彩注册自动送体验金,肇事车刚买红斑 附体雨点般抖了逃过几部分"充饥" ,单线程菜叶新闻网站灯不亮精美壁纸 ,行囊亲生父母综合指数柳随风。
患病率,通灵罢赛鞭打 话头电话号码建筑施工,黑龙江时时彩开奖视频0巡防网球场大擂台七五"很讨厌"?控股权股票发行续续当之无愧驱使,远视春播博大精深煤粉。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■文 | 柴静
■转载自 群学书院
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,毕生在荒原播撒美的种子。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“此身、此时、此地”——此身,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推诿给别人;此时,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推延到将来;此地,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。
此身、此时、此地
文 | 柴静
01
前两天看《歌德谈话录》,看到十多页,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,朱光潜,嗯,不服不行。
没有一字不直白,但象饱熟不坠的果子,重得很。
看这本书,就象歌德说的“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,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,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,有独创性的人呢?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,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?”
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,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,“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,……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,迫使我创作《维特》的,只是我生活过,恋爱过,苦痛过,关键就在这里”。
说的人,译的人,都平实而深永。
朱光潜,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教科书的人物,歌德也是,老觉得隔了十万八千里。一听到别人郑重地说“老先生如何如何”,我就觉得隔膜,不爱去看。所以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。
朱曾写过一个故事,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多年,但一直到两人的母亲临死的一刻,他才“看见”了她。
知道,和看见,是两回事。
朱光潜给妻子奚今吾的照片
02
昨天在《巨流河》里又碰到他。
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,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,已经名满天下了,特意找到这个一年级的新生,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,说,“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,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,我看到你的作文,你太多愁善感,似乎不适于哲学,你如果转入外文系,我可以做你的导师,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”。